[新聞] 邁向非洲豬瘟無疫之路,凌越生醫以國際認可檢測技術守護畜牧健康

  • 2025-10-31

邁向非洲豬瘟無疫之路 國際認可檢測技術成為守護基石

非洲豬瘟是一種會嚴重影響豬隻與養豬產業的傳染病。在國際上,針對國家或地區欲被宣告為特定人畜共通或家畜疾病「無疫區」,皆有明確的說明、措施及需達成的條件。就畜牧類通報性疾病而言,我們必須遵循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所制定的規範與建議。WOAH 在《陸生動物衛生法典》(Terrestrial Animal Health Code)第十五章第15.1條〈非洲豬瘟病毒感染〉中指出,所有屬於豬科(suid family)的動物,包括家豬與野豬(Sus scrofa),以及非洲野生豬類(疣豬、灌木豬與巨林豬),皆為非洲豬瘟病毒(ASFV)的宿主。
法典規定,若一國或地區:
• 自豬科樣本中分離出 ASFV;
• 自具臨床症狀或病理變化的豬科樣本中檢出 ASFV 抗原或核酸;
• 自具臨床症狀或病理變化的豬科樣本中檢出 ASFV 特異性抗體;
則此現象即暗示 ASF 存在,或該樣本與疑似或確診 ASF 病例具流行病學關聯,該國(或地區)便不得被視為 ASFV 無疫國或無疫區。

凌越生醫通過WOAH認可 助力台灣恢復ASF無疫地位


WOAH 認定恢復「無疫」的七項基本原則(第15.1.3條)
WOAH 要求各國在恢復 ASF 無疫地位前,必須做到以下七件事:
  1. 把 ASF 列為強制通報的疾病,所有可疑病例都要送檢。
  2. 定期進行教育與宣導,鼓勵通報。
  3. 由官方主管機關全面監督豬場。
  4. 掌握野豬與野化豬的分布狀況。
  5. 對家豬與圈養野豬進行主動監測。
  6. 監控野生動物與可能的媒介(像蜱蟲)。
  7. 確保家豬與野豬族群間有良好的生物安全隔離。
WOAH 對「無疫地位」的分類(第15.1.4條)
  1. 歷史性無疫:從來沒有疫情,或只在特定控制區出現有限疫情,可依規範設立「控制區(containment zone)」以減少對整體地區之影響。
  2. 恢復無疫地位(第15.1.7條):如果曾發生疫情,只要完成撲殺、清消,並在最後一個感染場清除後三個月內,所有檢測結果都呈陰性,就能申請恢復無疫。若懷疑蜱蟲參與傳播,還需進行為期兩個月哨兵豬觀察。
  3. 全豬科動物無疫:若依規範連續三年以上監測無病毒(或無蜱蟲則一年),即全體豬科動物可被認為無疫。
  4. 家豬無疫及圈養野豬無疫:若病毒只限於野生豬族群,家豬連續三年(或無蜱蟲一年)監測陰性及嚴格隔離下,也能恢復無疫地位。
這些分類的目的,是讓各國依疫情狀況,循序漸進地恢復出口與貿易信任。

台灣恢復無疫地位的核心條件

為使台灣於近期家豬ASF檢出後成功恢復ASFV無疫地位,獸醫主管機關必須符合WOAH要求,以重建無疫分類並維護公眾信心與豬肉出口產業。
1. 有效疫情控制:完成感染場撲殺、清洗與消毒。
2. 無病毒循環證據:持續檢測豬隻與豬肉產品,結果均為陰性。
3. 強化監測系統:同時使用 PCR(病毒檢出)與抗體檢測(過往感染證據),且結果全為陰性。
4. 生物安全隔離:確保家豬與野豬/野化豬間完全隔離。
5. 蜱蟲監控:證明軟蜱(Ornithodoros)未參與本地傳播。

國際標準下的檢測技術與監測體系

診斷監測的重要性
診斷監測在恢復ASFV無疫地位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可適用之兩種檢測形式如下,兩者結果皆為台灣向WOAH申請恢復無疫地位時的重要依據:
• 病毒學檢測(PCR檢測):確認無活性病毒存在;
• 血清學檢測(抗體檢測):確保無潛伏或過往感染痕跡。

ASF監測策略必須涵蓋家豬與野豬,並結合臨床、病毒學與血清學方法。採樣應包括隨機與目標性樣本,重點關注高風險地區,如露天放養場、廚餘飼養場與鄰近感染區。臨床監測須能及早偵測疾病徵兆,並由實驗室檢測確認:

台灣生技與產官合作 打造防疫新典範

台灣的優勢與執行方向
台灣其實已經擁有本土的資源來支持防疫,台灣具備堅實的獸醫體系,足以符合WOAH的嚴格標準。而本土廠商也有具備獲得國際組織認可的堅實產品力,包括凌越生醫股份有限公司與瑞基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本土企業,皆以具國際水準的產品通過 WOAH 的評估與認可,而凌越生醫多年來專注於研發高品質的ASFV體外診斷試劑。現已是WOAH認可的ASFV快速診斷試劑供應商,能協助提供快速且精確的ASF檢測能力。恢復無疫地位不僅關乎WOAH資格,更攸關公共信任與永續動物健康。


台灣可憑藉嚴謹的農場生物安全措施與持續監測,成為亞洲ASF復原的典範。台灣的復原之路應結合科學、透明與本土產業合作,由獸醫主管機關、檢測企業與養豬戶共同協力,重返全球ASF無疫國之列,確保畜牧產業與外銷市場的永續發展。


資料來源: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原文刊登於114 年10 月31 日)
凌越生醫轉載於「動態消息|產業報導」分類